近日,中国海油宣布在我国南部海域的某超深水探井以11.5天的钻井作业周期高效完成,打破了我国3500米至4000米超深水钻井周期纪录。此次突破验证了我国自主深水钻完井技术体系的先进性,对推动深水油气资源规模性增长、加快深海油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海上钻完井具有高风险、高成本、高技术“三高”特点,深水钻完井的复杂程度更高、实施风险更大。中国海油研究总院总工程师李中表示,目前我国深水钻完井技术水平和作业能力均处于世界领先行列。我国已经逐步探索出具有特色的深水优智钻完井技术体系和精益管理模式,将深水钻完井作业任务拆解成数百个“常规操作”环节,可以统筹多个不同专业技术团队协同配合完成任务。
深水是未来全球油气资源的主要接替区和世界大国争夺的重要战略区。全球超过70%的油气资源蕴藏在海洋中,其中44%来自深水。我国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南海,绝大部分油气资源隐藏在深水区域。
据了解,“十四五”时期以来,我国深水钻完井作业量环比增长74%,支撑了我国大型深水油气项目的建成投产和海洋油气产量的持续攀升。为加快深海油气开发,我国在深水、超深水、高温高压、超高温超高压等多个高技术、高难度领域开展钻完井作业,高效钻探了一批代表性深水气田。
2024年8月,我国钻探发现全球首个超深水超浅层大气田——陵水36-1。同月,“深海一号”二期开发井钻完井作业提前完成。“深海一号”是我国首个自主勘探开发的超深水大气田。中国海油“深海一号”气田总监宋金龙介绍,该气田最大作业水深超1500米,最大井深达5000米以上,地层最高温度达到138摄氏度,地层最大压力超69兆帕,相当于家用高压锅工作压力的1000倍,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创造了多项世界深水钻完井作业单项纪录。
2024年9月10日,中国海油在荔湾4-1构造超深水海域钻获一口天然气井,测试日产天然气无阻流量43万立方米,标志着我国超深水碳酸盐领域勘探首次取得重大突破。此次钻完井作业通过优化井眼轨迹设计和随钻测井技术,首次成功在1640米超深水下的碳酸盐岩储层中实现水平段钻遇650米气层。该井的成功钻探,标志着我国超深水碳酸盐岩勘探新领域的勘探认识与作业技术均取得重要突破。
今年3月,我国在南海东部海域深层—超深层勘探发现惠州19-6油田,探明油气地质储量超1亿吨油当量。
深海油气开发是全球重要的科技创新前沿。李中表示,未来我国深海油气开发技术还将向更深、更快发展,通过数智赋能,实现从经验主导到数据驱动、智能决策的跨越。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