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在北京举行的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可谓吸睛无数。在这场科技与运动的盛会上,“天工Ultra”机器人一马当先,以2时40分42秒的成绩勇夺桂冠。“N2”机器人和“行者二号”机器人也表现出色,分别获得亚军和季军。
上海证券报记者获悉,此次参加半马赛的20多款机器人,不少整机或零部件都产自江苏,可谓含“苏”量十足。
赛事前三强出品公司均已落地江苏
“天工Ultra”机器人由优必选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组织机构落地在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不过,优必选与江苏无锡市有着深厚渊源。早在2020年,无锡天奇股份就与优必选合资成立无锡优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优奇智能入驻无锡经开区。2023年,无锡经开区又与优必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者在经开区打造工业级机器人和室外L4级无人物流车的研发测试及生产总部。2024年,优必选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园暨优奇智能总部项目开工建设,项目计划于2026年6月底前投产。
“N2”机器人由松延动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研发。记者了解到,松延动力目前已与江苏常州市天宁经开区达成项目合作,双方将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并落地当地汽车零部件产业园。
在本次半马赛中,来自苏州吴江区的“夸父”人形机器人也吸引了众多目光。它由乐聚机器人打造,身高1.7米,为国内首款可跳跃、可适应多地形行走的开源鸿蒙人形机器人。2024年12月26日,乐聚机器人启动位于东太湖度假区的江苏省首条人形机器人生产线,预计可年产200台人形机器人。今年1月,该公司第100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交付。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专家袁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江苏不同城市在机器人产业布局上呈现出差异化定位。常州形成了以武进区为主要基地的机器人产业集群,在机器视觉、智能医疗等方面形成技术优势。无锡则关联了优必选等企业,在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进行布局。苏州则通过乐聚机器人“夸父”等项目,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方向发力。
江苏按下机器人产业布局“加速键”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培育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具身智能无疑是当下最为火热的科技投资之一。
江苏发展具身智能产业拥有得天独厚的基础。“从产业链角度看,江苏在伺服电机、传感器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以及系统集成、场景应用等环节具有显著优势。”袁帅表示。
目前,苏州市聚集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企业60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3家,2024年产业规模达1395亿元。常州的工业机器人本体产量接近全国1/4,协作机器人产量全国领先,拥有纳博特斯克、安川机器人、钱璟康复等机器人产业链企业近150家。
2024年,常州制定了“机器人产业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布局高端整机、控制系统、机器人动力电池等领域,强化减速器、传感器、伺服电机等核心零部件项目招引,加快推动人形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发展。”常州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韩雪琴表示。
近日,无锡也发布了相关政策方案,目标是在三年时间内使机器人产业规模超过300亿元,产业集群企业增至200家,打造不少于300个典型应用场景。
专家表示,具身智能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生产方式的变革。凭借“制造业底蕴+创新政策+开放场景”的综合优势,江苏有望在具身智能这一未来产业领域“走在前,做示范”。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