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品牌价值研究院付克友
竞争是市场经济永恒的主题。电商或数字平台之间的各种竞争,我们也见惯不惊了。
但2025年,一场由京东与美团主导的即时零售竞争,正在重构数字经济时代的市场法则。
品牌价值升维:这次不一样
先是京东率先从外卖市场点燃战火,宣布为全职外卖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美团也宣布要为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京东接着官宣承担外卖骑手五险一金的所有成本,美团也宣布要为骑手补贴50%的养老保险。
接下来,双方你来我往,竞争不断升级。美团高管在社交媒体发文挑战,刘强东佛系回应一句“不打口水仗”;美团闪购上线,称实现“30分钟送达”,京东宣布上线“自营秒送”;京东外卖宣布一年上线“百亿补贴”,美团宣布未来三年,向餐饮行业整体投入1000亿元……
这场竞争,表面是市场份额的争夺,本质却是品牌价值体系的升维。或者说,是品牌价值体系的升维,赋能市场份额的争夺。平台经济正在经历一场从利润至上、效率至上到价值共生的跨越。
为什么这么说?
在以往的电商或数字平台竞争中,价格和速度往往是最直接的手段,要么就是比谁的价格更低,要么就是比谁的速度更快。如果谁家的价格又低、速度又快,那么它就能碾压对手,获取更大化的市场份额。
而精准的算法,赋予了平台更大的利润空间和竞争优势;当然,“系统困住骑手”的争议,也暴露出算法的伦理缺陷。
这次不一样了,因为这是一场品牌升维之战。虽然本质上,还是亚当·斯密那只“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价格和速度,也是必要的竞争手段;但价值观引导的品牌升维,包括道德评价、情绪价值和社会责任感等,正在成为品牌竞争的“胜负手”。
刘强东在一次内部讲话中,给京东外卖立规矩,说京东外卖赚的净利润永远不允许超过5%。他又在一封公开信中表示,“我们所学的知识、商业模式、技术算法,都不应该是用来压榨社会最底层的兄弟们的!我们的利润、市值和财富更不应该建立在底层百姓无保障的生活之上的!”
这是数字经济平台新时期的“品牌宣言”。商业向善不是选择题,而成了企业存活的必答题。
重塑商业范式:终点是人心
平台为啥死磕“价值观”?因为背后有超级品牌逻辑,能撬动用户端好感度,获得“良心企业”标签,赢得“商业向善”的金字招牌。
这是供给方即平台的主动选择,也是需求方即消费者的必然要求。新时期的商战,消费者已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价值评判者。品牌竞争本质上是争夺消费者的价值认同,拼的是谁能把“好的价值观”刻进用户心智。
靠算法压榨的时代结束了。平台经济的算法体系,必须进行价值重构。未来的算法不应是冰冷的效率机器,而应成为产业价值的温度计。只有那些能够平衡多方价值的平台,才能活到下个十年。
所以,京东要公开外卖利润率上限,建立商家利润保护机制;美团要重构骑手配送算法,构建骑手职业发展体系。这标志着算法逻辑从单边利益最大化,转向多方价值平衡。在即时零售战场,算法演化为价值分配的智能中枢。
所以,京东“百亿补贴”的精准投放算法,不再简单追求GMV(注:商品交易总额)增长,而是通过用户分层实现消费升级引导;美团千亿助力金的智能分发系统,重点向中小餐饮商户倾斜。这种算法升级背后,是平台经济从“收割者”到“培育者”、从“规则制定者”到“生态共建者”的角色转变。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竞争中,京东与美团看似在争夺即时零售王座,实则是在数字经济深水区探索新商业文明的可能形态。
从效率优先到价值共生,从算法霸权到生态共治,不只是京东和美团,更多的平台都在跟进。数字平台经济正经历从“运营流量”到“经营人心”的模式变迁。
市场竞争中,或许有输赢,但这场品牌升维之战,没有输家。因为它倒逼整个行业回答那个终极命题——商业的尽头是信任,品牌的终点是人心,而得人心者得市场。只要平台能真正践行“科技向善”,构建可持续价值生态,都将是赢家。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