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都在讨论关税,从法律的角度来看,美国到底发生了什么?接下来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或者说我们能预测这个变化吗?中国企业如何应对?”
4月18日下午,“无问西东·中外商会”海上沙龙暨中外律所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在静安区苏河湾中心举行。在主旨演讲环节,美国普盈律师事务所驻上海代表处代表严嘉抛出上述三个问题。
“出海”突围:调整判断,直面问题
作为“2025上海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月”出海护航主题活动之一,本次沙龙聚焦“深化法律服务合作,护航企业海外发展”。严嘉以《“美国优先”投资政策及其对中国企业“出海”策略的影响》为题,剖析了美国对华投资政策的“质变”。
“2月21日,白宫网站发布‘美国第一’投资政策备忘录,就中美经贸关系、投资限制等发布了一系列声明。”严嘉说。

中国企业该如何应对?在他看来,转口贸易弹性很强,很容易被绕开,不行了就换一个。但投资不一样,特别是绿地投资,也就是创建投资,投下去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改变不了的,所以投资要充分考虑弹性低这一点。加之美国对各个国家的关税税率都不一样,并且一直处在变化中,所以企业“出海”要适时调整商业判断。
“立足国内,但也要积极参与国际循环。不过要认识到,这是一个不完整的国际大循环。”严嘉说,“目前香港市场开始恢复了,我们在业务上发现,有很多很新的港股项目开始启动了。对于不涉及美国明确限制的行业,建议可以在美国和香港双重上市,以增加一定灵活性。”
协同作战:深化合作,寻找机遇
在危机中开辟新赛道,有时也是破局的关键。法国基德律师事务所驻上海代表处管理合伙人范建年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美国如今激进的关税政策,客观上为中欧合作创造了空间。“欧洲多国最近都在积极地加强跟中国的合作。”
但是从律师的角度来看,范建年认为对中欧之间的合作要持审慎乐观的态度,因为欧盟的审查机制也在加强,而且在投资审查、出口管制等领域对中国依然保留限制条款,加之欧盟本身不是一个主权国家,不同国家的政策都有差异,不能一概而论。
活动现场,上海律协与市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协会签署《打造服务产业链,护航企业、专业服务机构海外发展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整合法律服务资源,构建覆盖企业海外投资、知识产权保护、争议解决等领域的全链条服务机制,从需求侧推动法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活动上,上海18家中资律师事务所和11家外资律师事务所驻上海代表处共同签署达成战略合作,聚焦跨境投资合规、国际仲裁等实务领域,探索联合服务机制。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