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安汽车(000625.SZ)公布了2024年全年业绩,长安汽车2024年全口径收入2767.2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自主板块新能源收入占比达46.5%,同比提升16个百分点;海外销售收入占比20.2%,同比提升6.7个百分点。
长安汽车全年销量268.4万辆,同比增长5.1%。其中长安新能源销售73.5万辆,同比增长52.8%;海外销量53.6万辆,占比增长到20.0%。自主品牌销量占比持续提升,实现销量222.6万辆,占比提升至83.1%,截至4月10日,长安自主品牌销量已累计突破2835万辆。
今年,国家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一部分。新能源汽车作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一环,在双碳目标、智能化发展及全球竞争的多重因素推动下快速迭代。而汽车企业正通过技术革新、市场拓展、品质提升及生态重构等层面迈向新的阶段。
全球汽车产业版图重塑之际,长安汽车推进13336战略布局,以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为牵引,加速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长安汽车将继续坚持科技创新与全球化并重的发展战略,将长安汽车打造成世界一流的汽车品牌。
智能化转型助推“销量破圈”
进入到2025年的汽车市场, 自主品牌正以技术性突破和智能化转型重构竞争格局。在汽车产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刚刚走过四十年的长安汽车,转眼到了不惑之年,这种不惑既体现在战略、产品、技术上,也体现在销量上。
根据长安汽车最新公布的销量数据来看,3月,长安汽车销量突破268052辆,同比增长3.5%,一季度销量破70万辆。与此同时,3月,新能源销量87036辆,同比增长62%;海外销量50048辆,同比增长4.9%。
作为长安汽车重要根基的新能源品牌“三兄弟”亦亮出优秀成绩单。数据显示,长安启源3月销量15274辆,累计销量超220000辆;3月,深蓝汽车全系交付24371辆,同比增长86.7%,环比增长30.0%;阿维塔3月销量10475台,同比环比皆翻倍。此外,长安汽车(V标)3月销量为109459辆,长安凯程销量达29703辆。
在各品牌竞争激烈的当下,销量为何取得增长?从产品定位来看,阿维塔定位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市场,产品价格覆盖22万—70万元区间;深蓝汽车立足主流电动市场,产品覆盖15万—35万元价格区间;长安启源定位主流新能源市场,产品价格覆盖8万—30万元区间,长安汽车精准捕捉市场需求。
而长安汽车的各品牌车型也凸显出了差异化的优势,3月,长安CS75系列销售1.89万辆,环比增涨27.5%,一季度销量达到7.26万辆;长安凯程皮卡系列一季度销售超1.24万辆;长安启源A07累计销量突破10万辆;深蓝S07累计销量突破20万辆;深蓝S05上市累计销量突破6万辆。
在销量“破圈”背后,是长安汽车对于市场和产品的深刻洞察。未来五年长安汽车将面向全球推出50款全新数智产品。“智能化转型能够助力长安汽车实现‘2030年数智新汽车销量突破300万辆’的目标。”朱华荣指出,到2030年,长安汽车力争总体销量达到50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力争达到400万辆,力争进入世界前十。
“北斗天枢2.0”诠释“硬核科技”
艾·里斯在《聚焦》一书中写道:“技术的变革加速了专业化的到来。”
1984年,长安汽车通过技贸合作下线中国第一批微型汽车,2003年长安汽车从以商业车为主的企业正式进入乘用车领域,2017年长安汽车开启并实施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逐步确立新能源“香格里拉”、智能化“北斗天枢”、全球化“海纳百川”三大计划。
仔细解读这三大计划会发现,长安的增长密码很清晰:用新能源打开增量空间,用智能化重塑产品价值,用全球化分散市场风险。
今年春节刚过,长安汽车就在技术大会上,发布了“北斗天枢2.0”计划,并开启“四大数智升级”行动。其中,“升级数智产品,推进智驾平权”被列为首要任务。长安汽车也宣布,从2025年起不再开发非智能化新产品。
事实上,早在2018年,长安汽车就发布智能化“北斗天枢”计划,正式宣布了“4+1”行动,全面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在朱华荣看来,作为2.0计划承载者,长安汽车将加速推进领先的智能化技术落地,即将迎来智能化产品的强周期。
可以肯定的是,长安汽车的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正以裂变式飞速发展。燃油车领域,长安汽车通过技术升级保持市场优势;新能源领域,长安汽车形成“主品牌托底、新品牌冲高”的立体化布局。这种“燃油车智能化+新能源车高端化”的双线策略使长安汽车在新旧动能转换中保持稳健增长。
在研发上,长安汽车同样保持着加速度,2024年长安汽车全口径研发投入151.58亿元,保持10%以上增速。而过去十年,长安汽车围绕新能源、智能化、前瞻技术领域,累计投入超1100亿元。朱华荣强调,这些投入,奠定了长安汽车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础,构建了面对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总体来看,长安汽车的战略转型路径明确,结构调整持续进行,经营质量不断提升。换言之,企业文化、战略执行、人才队伍、研发实力这四大优势奠定了长安汽车的内核。而清晰的战略转型方向、持续优化的产品结构和不断提高的经营效率这三大因素成为长安汽车高质量发展的底层逻辑。
正如巴菲特所言,一家真正伟大的公司必须有一条坚固持久的“护城河”。长安汽车正是将技术当成了企业的“护城河”。从技术变革的角度,朱华荣认为数智化和新能源将重塑汽车产业格局,数智化新汽车是未来发展方向,将重塑汽车研产供销运的全价值链。
中国汽车全球化打造“长安范式”
4月7日,装载着200辆长安汽车的中国籍滚装船“长发隆”轮,扬帆远航中东阿联酋迪拜杰贝阿里港。中国品牌正借电动化浪潮乘风破浪,将中国汽车驶入国际赛道。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的数据,即使在贸易壁垒日渐增加的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量依旧达到了586万辆,同比增长19%。中国汽车出口连续两年“全球第一”。
尽管当前国际局势充满不确定性,但全球化仍是企业寻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唯有在不确定性中找寻确定性。这几年,长安汽车不仅在国内,在海外也快速发力,长安汽车正在实现中国汽车品牌从“产品输出”到“体系输出”的战略升维。
朱华荣指出,长安汽车正在全面推进全球化“海纳百川”计划,按照“研、产、供、销、运”一体化深度布局,强化本地化运营,加速市场拓展。
按照长安汽车出海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产品出海,通过区域发布会完成东南亚、中东非、欧洲等市场布局;第二步品牌出海,建设本土化渠道与服务网络,提升品牌认知;第三步产业出海,实现研发、制造、供应链全链扎根,如东南亚罗勇工厂投产、欧亚区域KD项目落地。
目前,长安汽车已在东南亚、中东非、中南美、欧洲、中国、欧亚六大全球区域完成总布局,并在全球拥有14个制造基地和34个工厂,产品远销77个国家和地区。长安汽车出口销量从2020年的8.2万辆提升至2024年53.6万辆。
然而,长安汽车只是中国汽车工业崛起的一个缩影。中汽协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产销量集体突破31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迈过千万大关,突破1200万辆,占全球市场份额超60%。
这些数据背后,是汽车产业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超40%的现实支撑。
同时,汽车产业链辐射范围广,上下游企业的联动可形成“乘数效应”,对产业链上下游都是一种“造富”。今年国家提出,将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国家政策扶持将惠及包括长安汽车在内的所有车企,长安汽车也将在未来取得长足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