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在《中国经营报》主办的“2025中国矿业可持续发展论坛”上,天齐锂业ESG与可持续发展经理田兴国表示,短期来看,社会责任投入与经济效益可能存在平衡问题,但长期观察,大部分社会责任实践与经济效益是正向的关系。
作为全球重要的锂产品供应商,天齐锂业的业务布局遍及多个地区。公司矿产主要来源于澳大利亚泰利森锂辉石矿,并在四川、重庆、张家港和澳大利亚奎纳纳有五大生产基地,产品包括锂精矿产品(含化学级锂精矿、技术级锂精矿)和锂化工产品(含碳酸锂、氢氧化锂、金属锂等)。
早在2016年,天齐锂业就成立了ESG专职部门,并于2017年发布第一本可持续发展报告。
据田兴国透露,天齐锂业于2023年制定了净零排放目标,并已对实现路径进行细化分解。“我们将2030年之前的重点聚焦在能效提升和绿电采购,并将长期目标逐年拆解到各个基地和部门。”通过建立业务伙伴(BP)机制,天齐锂业将ESG目标纳入公司绩效考核,确保长期战略通过短期经营目标逐步落地。
在减碳实践方面,天齐锂业已实现张家港基地100%绿电采购。田兴国表示,随着公司碳管理的逐步深入,能效管理和绿色电力使用均已纳入碳管理体系。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天齐锂业在组织碳盘查中首次引入基于市场的核算方法,更加直观地反映公司主动减碳的效果。
面对下游电池厂商和终端汽车企业日益严格的碳足迹问询,天齐锂业积极推动产业链碳管理协同。田兴国介绍,公司不仅参与全球首个锂盐碳足迹核算指南的编制,还牵头制定国内多个锂盐碳足迹的标准。今年,天齐锂业首次开展了“范围三”碳盘查,将上游锂矿和辅料供应商纳入管理系统。
在循环经济方面,天齐锂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固废高值化利用。“针对锂渣处理难题,公司开发出硅铝微粉,可替代玻纤行业生产需要的叶蜡石等传统原料。今年我们做了测算,硅铝微粉的碳足迹相较传统原料下降了52%,既解决了固废处理问题,又为下游提供了低碳原料选择。”田兴国说道。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