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在市场调整期的一切努力成果,最终都体现在财报上。
近两年来,楼市持续调整,上市房企业绩也一度出现滑坡。但从去年四季度以来,在一系列稳楼市政策下,市场出现止跌回稳的态势,部分房企的业绩也有所改善。
近期,上市房企陆续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相较于去年同期,业绩下滑仍是行业主流,其中,金地、华侨城、荣盛发展、金隅股份、华夏幸福等房企出现亏损扩大的情况,万科的亏损额也有所增加。绿地则由盈转亏。
但一些房企开始扭转局势。大悦城、城建发展、广宇集团等房企均较上年同期实现扭亏为盈。另有部分房企的亏损额有所收窄。
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分化体现出不同房企的策略差异。但分析人士指出,半年报的业绩好坏,并不具有决定性意义。
一方面,企业的短期业绩,容易受到供货节奏的影响;另一方面,企业业绩的持续改善,仍将取决于市场能否进一步复苏。
在这轮调整中,房企是否能成功穿越周期,仍然有待观察。
业绩涨跌互现
7月15日,万科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今年上半年,万科实现销售金额691.1亿元,回款率超过100%。
同期,万科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100亿元-120亿元,较上年同期的亏损98.5亿元有所扩大。扣非净利润亏损95亿元-115亿元,同样高于上年同期。
万科解释称,亏损原因有三:项目结算规模下降,毛利率仍处低位;新增计提了资产减值;部分大宗资产交易和股权交易价格低于账面值。
好消息是,万科的债务风险正在加快化解。上半年万科合并报表范围内新增融资和再融资249亿元(不含股东借款),完成164.9亿元公开债务偿还,2027年之前已无境外公开债到期。
金地同样出现亏损扩大的情况。由于销售规模下降、计提减值等因素,上半年金地归母净利润亏损在34.00亿元到42.00亿元之间,较上年同期的-33.61亿元有所扩大。
另一家大型房企绿地,今年上半年也出现亏损。
保利发展已是为数不多保持盈利的房企之一,但上半年的利润有所压缩。
今年上半年,保利发展营业总收入为1167.97亿元,营业利润为98.2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7.35亿元,均较上年同期有不同幅度的下滑。
中小房企中,华侨城、荣盛发展、金隅股份、华夏幸福、中交地产等均出现亏损扩大的情况。但信达地产、首开股份的亏损有所收窄。
综合来看,规模缩水,售价下降,计提减值增加,仍然是房企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这也是近几年影响房企业绩的主要因素。
金科股份上半年同样出现亏损,亏损额度与去年同期大致相当。但好消息是,今年金科完成了重整,目前已进入重整计划执行阶段。待重整执行实施完毕后,金科的资产负债结构有望大幅改善。
还有一些房企迎来好消息。与去年同期相比,大悦城、城建发展、广宇集团均扭亏为盈。
根据公告,结算规模的增加,为上述房企的业绩提供了主要支撑。今年上半年,这三家房企均有高毛利项目完成结算,增加营收规模的同时,也开辟了利润空间。
广宇集团还表示,公司采取了多项降本增效措施,同样节约了成本。
利好持续释放
去年四季度以来,在一系列稳楼市政策作用下,市场出现升温。进入2025年,政策力度未减,市场继续回稳。但就新房市场而言,以价换量仍是主流。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4.6亿平方米,同比下降3.5%;新建商品房销售额4.4万亿元,下降5.5%。
价格方面,今年6月,70大中城市的新房价格环比仍以下降为主,但有14个城市出现上涨。70城新房价格同比降幅继续收窄。
在此背景下,房企业绩很难出现逆势上涨。
“除非项目品质特别好,又特别稀缺,否则没有涨价的理由。”华北某上市房企相关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降价仍然是最好的促销手段。如果同区域内有在售的二手房,新房的价格就更难上调。
他透露,公司对项目销售的要求是“微利即可做”,主要目的在于消化库存、养团队,盈利则是次要。一些去化困难的老项目,则可以“亏本卖”。
该人士所在的公司,今年上半年仍然录得营收、利润双降。他表示,市场大环境固然有影响,但也跟公司的供货节奏安排有关。公司在上半年供货较少,约有100亿元的货值将在今年下半年释放,因此,业绩重心也会集中在下半年。
事实上,由于房地产开发的周期性特征,房企的短期业绩主要取决于供货节奏。
大悦城控股就表示,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主要受结算资源、周期影响,毛利率同比上升,毛利额同比增加。”
因此,从短期来看,即使房企录得不错的业绩,仍然难言迎来转折点。
好消息是,近期政策层面的利好继续释放,有望提振市场信心,并助力房企业绩的改善。
中指研究院指出,7月以来,北京、广州、南京、大连等核心城市继续优化房地产政策。同时,近期住房城乡建设部调研组赴广东、浙江两省调研时强调,“要多管齐下稳定预期、激活需求、优化供给、化解风险,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预计下半年各级政府将全力推动已出台政策落地见效。
中指研究院表示,房地产市场仍处于波动调整过程中,预计下半年城市分化行情仍将延续。房企应抓住政策窗口期,尽快消化存货。同时抓住“好城市+好房子”的结构性机会,提高安全系数。至于业绩的持续改善,则取决于自身高成本地块的消化和市场的恢复。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