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舒娅疆
7月8日,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希望”)披露2025年6月份生猪销售情况简报。公司在6月份销售生猪133万头,环比减少0.29%,同比增长3.38%;当月的生猪销售收入为18.71亿元,环比、同比分别减少5.12%和19.14%;从价格来看,公司6月份的商品猪销售均价下滑至14.18元/公斤,环比、同比分别减少2.81%、21.53%。
数据显示,新希望在2025年上半年累计销售生猪844.93万头、生猪销售收入达到120.53亿元,不过,6月份的单月商品猪销售均价创下了近一年来的新低。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日前披露的信息也显示,其6月份实现的商品猪价格(或毛猪价格)均创近期新低。猪价下行的走势,为生猪养殖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持续带来挑战。
目前来看,新希望的生猪养殖业务降本工作成效显著。今年第一季度,新希望实现营业收入244.17亿元,同比增长2.13%,归母净利润为4.45亿元,同比大幅扭亏,“养殖成本持续改善”被认为是公司盈利水平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在6月中旬召开的年度股东大会上,新希望高管曾表示,2025年以来的猪价“并没有去年高”,但公司的成本较去年同期已下降1.8元/公斤。
从未来趋势看,猪价走势或将呈现波动态势,企业盈利水平或将进一步分化。
卓创资讯生猪行业资深分析师李晶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半年饲料成本的明显下滑推动养殖端压栏增利的同时,二次育肥亦有补栏尝试,从而导致供应增量后移,2025年下半年,预计生猪养殖供需双方或先同减后同增,或支撑生猪价格先涨后降再微涨,7月份至12月份的月均价或在13.76元/公斤至15.07元/公斤之间运行。
“随着龙头企业的持续扩张和技术进步,生猪养殖行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在猪价低迷和成本上升双重压力下,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企业正面临较大挑战。”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商品猪销售均价普遍呈小幅下滑趋势,多数企业销售均价已低于15元/公斤,叠加饲料成本高企等因素,整体养殖利润空间被压缩,行业进入低利润运行阶段,企业的盈利也分化正在加剧。部分头部企业的养殖成本已降至较低水平,在当前猪价下仍可维持利润,但若猪价继续下行至13元/公斤以下,部分成本较高的企业将面临亏损压力,行业或将出现新一轮淘汰洗牌。
从新希望方面来看,公司7月7日与投资者互动时披露的信息显示,其在运营场线的近期肥猪完全成本约为13元/公斤。据介绍,公司在生猪养殖方面围绕降本有四大关键任务,一是疫情防控、精益生产;二是遗传性状的改良,在种猪端持续发力;三是灵活经营;四是实现生鲜板块的盈利提升。公司将通过猪产业养殖水平的改善和长期性状的改良,修复并提升自身经营管理水平。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