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德时代”)在港交所成功上市,中石化(香港)有限公司斥资38.76亿港元入股,成为宁德时代最大的基石投资者。在笔者看来,这不仅仅是一次短期的财务投资,而且是长期的战略绑定,其背后反映了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产业的深度融合,以及产业与资本的“双轮驱动”。
实际上,早在今年4月份,宁德时代就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签署了《产业和资本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计划今年将建设不少于500座换电站,未来共同致力于建设10000座换电站目标,共同探索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协同发展之路。
中国石化拥有全国范围内的庞大站点资源和能源供应体系,而宁德时代则是全球动力电池产业技术的领导者。双方合作的核心逻辑,并非产业链上下游的纵向整合,而是基于场景重构、能力互补和生态共建的横向协同。
“双碳”目标下,能源消费侧结构正在经历快速重构,光伏、储能、氢能、电池回收、分布式能源调度等新模式不断涌现。借助宁德时代这一“桥梁”,中国石化能够快速嵌入新能源补能体系,将自身的空间资源转化为新的服务场景,在“油电氢一体化”的综合能源站中实现角色重构。
能源转型不仅需要技术突破,更需要产业与资本的双重驱动。通过产业与资本的深度捆绑,可以实现从资金到场景、从技术到落地的完整闭环。中国石化与宁德时代的结合,恰好构建了这样一个模型——传统能源巨头以资本为引,嵌入新能源产业链,实现从资产结构到业务结构的“双重转型”;新能源科技企业借助传统企业资源网络,推动商业化、规模化与全球化的“三重突破”。
在能源技术加速更迭的今天,孤立的转型难以撬动系统性的变革。唯有将资本运作与产业战略融合,才能在不确定的技术周期中找到确定的成长路径。与宁德时代实现强强联合,是中国石化迈向“产业资本化、资本产业化”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一步,也将为其后续在光伏、氢能、储能等新赛道的资本运作提供实践经验。
可以说,这不仅是一场单纯的投资,更是一场能源结构演进中的战略合谋。它既反映了传统能源企业在主动求变、寻求突围,也显示出新能源企业在扩张过程中的资源需求。两者以“资本+产业”的方式实现绑定,是一种新型能源生态的构建。
这也为其他传统能源企业提供了借鉴,通过与技术领先的新能源企业合作,传统能源企业能够在新赛道找到增长点。同时,这一合作也向全球资本市场展示了新能源产业的巨大潜力,不仅将推动新能源汽车补能基础设施的完善,还为新能源生态系统的构建奠定了基础,相信未来会有更多资金流入新能源产业链,推动能源转型进一步发展。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