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优惠低至2折 信用卡现金分期“抢客”正酣

中国经营网 19小时前

在消费信贷市场持续降温的2025年,一场以信用卡现金分期为主战场的利率“突围战”正在银行业悄然打响。

继监管部门对消费贷款设定3%利率下限后,各家银行纷纷将战略重心转向信用卡现金分期业务,以突破性的利率优惠展开客户争夺。近期,多家银行信用卡针对现金分期业务开展限时优惠活动,部分银行利息优惠低至2折;优惠后,有的银行信用卡现金分期产品折算年化利率已下探至3%以下。

当前,信用卡业务正经历战略转型关键期。在传统发卡增长模式遇阻的背景下,深耕存量客户价值、提升分期业务渗透率成为银行突围方向。银行通过现金分期利率下探,不仅意在争夺市场份额,更试图重构信用卡业务的生态价值。不过,利率优惠是把“双刃剑”,短期或能刺激业务增长,但需警惕过度下沉带来的风险积聚。

银行打响分期价格战

在愈演愈烈的利率竞争中,不同体量银行正呈现差异化的定价策略。

如在国有银行中,交通银行(601328.SH)发布信息称,该行信用卡现金分期业务低至2折起,年化利率3.31%起。在中小银行中,同心农村商业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信用卡现金分期业务,最高可贷5万元,年手续费率最低至2.88%。还有的银行推出信用卡现金分期免息活动,如乐清农商银行,期数3期给予免息。

2025年年初,我国消费信贷市场利率一度大跳水。各家银行为争夺市场份额,不断突破利率下限。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2月,全国性银行线上消费贷平均最低可执行利率为2.91%,较去年同期下降28个基点,刷新历史低点,个别银行的消费贷利率甚至下探至2.5%左右,远低于央行公布的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

在此背景下,业内人士认为,现金分期利率不得不下调。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高政扬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银行通过优惠活动降低现金分期利率,旨在以“以量补价”的方式增加零售贷款增量,通过规模效应来弥补息差收窄带来的盈利压力。

某城商行信用卡中心人士进一步向记者解释道:“消费贷、房贷利率已经很低了,信用卡分期如果不往下降的话,基本上没有生意做。并且,信用卡产品存在显著体验短板,有着需线下签约激活的硬性要求,这与很多消费贷的互联网全线上流程形成鲜明对比。同时,现金分期复杂的产品结构亦影响用户操作便利性。价格劣势叠加产品体验短板,已对信用卡业务的市场份额构成实质性挤压。”

中国人民银行此前发布的《2024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共7.27亿张,环比下降1.35%,同比下降5.14%;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0.52张,对比2023年年末的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7.67亿张,2024年年末减少了4000万张,连续9个季度下降。

此外,消费贷因价格竞争激烈,监管要求自4月1日起年化利率不得低于3% ,而现金分期业务因属信用卡部门业务,暂未受此限制。

高政扬认为,在消费贷取消利率优惠后,部分利率敏感型客户流失。短期来看,降低现金分期利率,能将这部分对利率敏感的客户吸引到现金分期业务中,弥补部分客户缺失。但现金分期存在额度限制,难以满足大额消费场景的需求。另外,银行应防止因过度降低利率而导致风险积累。从长期来看,银行更应通过提供差异化、特定化的服务来增强客户黏性。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亦认为,消费贷主要面向有较大资金需求(如装修、教育、旅游等)且偏好低利率的客户,通常为储蓄卡用户,目标是获取长期低息贷款;现金分期则更多服务于信用卡持卡人,满足短期流动性需求(如应急资金周转),其利率灵活性更高。这两个客群中,年轻白领、消费能力较强的用户往往会出现重叠,但消费贷更注重“低利率+大额”,现金分期则偏向“短期+灵活”。

“消费贷通常涉及金额更大,面向有明确消费需求的客户,客户群体更偏向有固定大额、长期开支的人群,其利率相对较低。而现金分期则依托信用卡客群,更为灵活,适用于临时资金周转,目前单笔金额相对较小,其客群集中在应急、小额支出等场景中。”高政扬补充道。

上述城商行信用卡中心人士坦言,过去,信用卡客群质量显著优于消费贷尤其是线上消费贷客群,但当前信用卡业务呈现明显下沉趋势,已实质性进入与互联网贷款客群竞争领域。这一战略调整导致信用卡客群风险特征发生结构性变化,与消费贷客群重合度提高了。

而现金分期利率优惠能否促进业务量增长,上述城商行信用卡中心人士认为,目前看效果还不明显。“如果想控制客户质量,那拓客效果就不会好。如果降价的同时把风控限制打开,可能会突然为银行带来很大流量,但流量背后的风险是商业银行承受不了的。”

高政扬分析称,现金分期业务可将信用卡额度转换为现金,并转账至指定借记卡,资金用途相对灵活,可用于取现或其他个人消费,这种灵活性有助于提振部分消费。未来,银行或许可以提供一些定制化的特定场景服务,进一步满足客户在日常消费、旅游、教育等不同场景中的资金需求。

“现金分期低利率直接降低资金使用成本,短期刺激效果显著,尤其利好中低收入群体,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看,现金分期的价格策略能够吸引部分消费者,可以助力提振消费。”田利辉表示。但他同时提示称:“低价策略可能诱导消费者超出还款能力借款,形成‘借新还旧’循环,产生过度借贷隐患。而且,低利率可能吸引更多风险客户,如收入不稳定者,增加不良率风险,增大银行风险控制压力。”

低价策略可持续性存疑

参考监管部门对消费贷利率的管控,下一步,信用卡现金分期业务是否也会面临价格方面的限制?

田利辉表示,目前现金分期属于信用卡业务,暂未纳入消费贷3%利率下限的监管范围,但监管层应已关注到银行通过现金分期规避监管的行为。若现金分期成为价格战新战场,监管部门或出台针对性措施。包括:参考消费贷监管,设定利率上限,要求现金分期年化利率不得低于某阈值;规范信息披露,监管此前已要求统一展示分期业务资金使用成本(以利息形式),未来可进一步细化现金分期的利率披露规则,避免“低息陷阱”;限制过度营销,针对银行频繁推送现金分期优惠短信/电话,要求控制营销频率,并明确标注“限时优惠”性质。

高政扬认为,银行通过提供优惠降低现金分期利率,一定程度上是想将消费贷人群引流到信用卡业务,以规避消费贷利率监管的约束。然而,若出现过度低价竞争的情况,可能会加大行业风险。作为监管层,为防范金融风险,极有可能出台类似于消费贷利率的监管措施,可能会对现金分期业务的利率设定、定价机制、优惠范围等方面进行规范。

田利辉建议,消费者选择现金分期须注意利率与费用透明度,银行宣传的“低利率”多为手续费折扣后的折算结果,实际成本需综合分期期数、手续费率计算,须确认是否包含其他费用(如管理费)。而且,部分银行协议可能隐含滞纳金、违约金等高成本项目,消费者须逐条核对合同细节,警惕隐藏条款。要明了提前还款成本,甚至部分产品禁止提前还款。消费者更要明确自身还款能力,量入为出,避免债务雪球,严防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恶性循环。也要防范个别银行不及时提醒消费者,带来有意无意的逾期还款问题,产生所谓的不良信用记录,影响征信。另外,部分平台可能口头承诺减免利息,但未写入书面协议,消费者须保留录音或邮件确认。

高政扬提示道,消费者在选择现金分期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潜在风险和注意事项。第一,要关注利率风险。现金分期的手续费可能会使实际利率高于明面利率,消费者应详细了解综合成本。第二,要谨慎评估自身的收入与还款能力,避免过度消费,防止因逾期而影响个人征信。第三,现金分期有规定的资金用途,不可用于购房、生产经营、投资理财等方向,消费者应在规定范围内合规使用资金。

田利辉指出,需要分期的消费者应优先选择正规银行而非网贷平台,因其利率更透明、监管更严格。同时,使用官方App或柜台申请,避免第三方中介收取额外费用。此外,定期复盘负债情况,确保总负债率(月还款额/月收入)可控。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文章作者:张漫游
原标题:利息优惠低至2折 信用卡现金分期“抢客”正酣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阅读
关税大消息!特朗普突然宣布!将在未来两到三周内为贸易伙伴设定新的关税税率
关税大消息!特朗普突然宣布!将在未来两到三周内为贸易伙伴设定新的关税税率
券商中国 1220评论
最后的AAA也没了!穆迪正式宣布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
最后的AAA也没了!穆迪正式宣布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
财联社 393评论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新规九要点:引入私募“反向挂钩” 压缩审核流程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新规九要点:引入私募“反向挂钩” 压缩审核流程
澎湃新闻 100评论
3月中国减持189亿美元美债、持仓规模降至第三 英国升至第二
3月中国减持189亿美元美债、持仓规模降至第三 英国升至第二
澎湃新闻 159评论
打开东方财富APP查看更多内容
24小时点击排行
接下来的陪太子读书时间2025.5.16
黄晓明读博士,知识和智慧才是守住财富的良方
把握难得的挣钱机会
证监会放利好 晚间四大消息
交大铁发限售之惑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写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