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日报》报道,5月14日,美国商务部宣布撤销拜登政府时期的《AI扩散规则》,同时启动新规加强AI芯片出口管制。
上述报道称,今年1月,美国前总统拜登在卸任之际签署《AI扩散规则》,原计划于5月15日生效。该规则将全球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包括美国的18个盟友,可自由采购美国AI芯片,但需接受监督;第二等级涵盖约120个经济体,可在一定限制内进行采购;第三等级包括中国、俄罗斯、伊朗及其他国家和地区,被禁止获取高级芯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当前算力基建的投资热潮从北美向全球蔓延,中国大陆市场同步开启千亿级资本竞赛,阿里、字节跳动等头部厂商2025年资本开支计划已达百亿量级。
在这场科技角力背后,AI技术革命正重塑全球云计算产业格局,而中国市场的结构性变化则预示着全球AI竞赛进入新阶段。
在受访业内人士看来,美国此次政策调整,本质上是全球AI霸权争夺战的延续。而对于A股算力产业链而言,这既是供应链安全的“压力测试”,更是技术突围的“机会窗口”。
相关影响几何?
此前受《AI扩散规则》限制,英伟达等企业最先进的AI芯片及人工智能大模型权重遵循分级制度,以确保最尖端的计算机技术保留在美国及其盟友范围内。
如今该规则取消,英伟达概念股率先活跃。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5月16日下午,英伟达概念股迅速拉升。截至收盘,均胜电子(600699.SH)涨停,华勤技术(603296.SH)、鸿博股份(002229.SZ)涨超4%。
不过,新措施限制华为昇腾芯片全球应用。在机构人士看来,虽然短期存在挑战,但长期来看,有助于加速国产算力芯片及相关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进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业内调研获悉,面对挑战,A股算力企业正加速构建内外循环体系。
在海外,如中际旭创(300308.SZ)在泰国建设光模块生产基地,规避地缘风险的同时服务东南亚市场。
此外,DeepSeek大模型的开源策略正在重塑行业格局。其低成本训练方案使模型部署成本降低80%,带动国产AI芯片需求激增。
东莞证券指出,随着阿里、腾讯等云厂商接入DeepSeek,算力自主可控需求将推动寒武纪、海光信息等企业营收增长。据长城证券测算,DeepSeek生态扩容可带动算力需求增长,相当于新建3个国家级超算中心。
“随着DeepSeek等低成本AI模型的普及,云厂商对高算力芯片的性能需求降低,国产GPU厂商迎来加速发展的契机。华为、寒武纪、海光信息等厂商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设计优化,实现了产品的多次迭代更新。美国加强对先进计算芯片和相关技术的出口管制,倒逼国内算力芯片自主化进程提速,国产算力芯片持续迭代,关注国产算力链投资机会。”诚通证券研报称。
全球算力竞争白热化
站在2025年时间节点,全球AI基础设施竞争已进入深水区。
2024年,亚马逊、谷歌、微软、Meta四大云厂商资本开支合计超过2300亿美元,其中2024第四季度资本开支合计超过7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国内头部云厂商2025年资本开支至千亿量级。
诚通证券指出,资本开支的高增长主要由AI基础设施需求推动,包括采购高性能芯片、扩建数据中心、优化算力集群等。
与此同时,AI正在成为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增长的重要驱动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将AI功能嵌入到基于云的应用程序中。
全球市场上,根据Canalys,2024第四季度全球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达到860亿美元,同比增长20%;2024年云支出达到3213亿美元,与2023年的2677亿美元相比,同比增长20%;预计2025年全球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将同比增长19%。IDC预测,2028年AI基础设施支出预计将达到1070亿美元。
中国大陆市场方面,根据Canalys,2024第三季度中国大陆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达到102亿美元,同比增长11%,恢复两位数增长,前三大云服务商为阿里、华为和腾讯,共同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
值得关注的是,诚通证券指出,DeepSeek通过开源策略与成本优势直接降低AI应用门槛,引发推理需求指数级增长,国产算力需求高增。模型轻量化降低了对绝对算力的依赖,国产芯片通过架构优化在特定场景形成比较优势。中国AI产业从“依赖进口硬件堆砌”转向“算法-算力协同创新”,为全球AI竞争格局注入新变量。
在这场决定未来十年科技主动权的竞赛中,中国产业界正走出一条“应用反哺技术、场景定义架构”的创新路径。
当DeepSeek们用更低成本解锁AI普惠价值,当寒武纪们用架构创新突破算力封锁,全球AI竞争的天平正在发生微妙偏转。这场始于资本狂潮的技术革命,终将演变为关乎国家竞争力的体系化较量。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