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周期调整下,对白酒渠道商而言,库存的意义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从“收益”变成“压力”。这一变化的逻辑在于,在白酒市场终端价格下行背景下,存货不仅意味着渠道要面临叠加风险,还将面临高额的仓储、管理等成本费用。
对此,为保证自家渠道的良性发展,不少酒企告别传统的压货模式,主动助力酒业渠道们“去库存”。但是,“去库存”也是一道难做的平衡题,激进的去库存模式会压低终端市场价格,太柔和渠道又难以快速回笼资金。
此外,在渠道去库存、市场终端动销较弱的大背景下,库存压力是否会进一步向上游酒企传导?酒企们的存货数据面临怎样的变化?本期南都湾财社酒水课题组记者将从各大白酒上市公司的存货及其变动探析酒业库存现状及未来趋势。
九成酒企存货呈上升趋势,古井贡酒等同比增长超20%
“目前库存像堰塞湖一样去化缓慢。且整个白酒市场成交价格呈下行趋势,烟酒行都不敢过多进货,因为担心今天多进货,第二天会贬值,代理商也不敢多进货。”对于白酒行业库存现状,白酒分析师肖竹青对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
据记者梳理发现,截至2024年末,在统计的20家酒企中,有18家白酒上市公司的存货同比增长,不乏存货增长率超过30%的酒企;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仍有18家白酒上市公司的存货呈现同比增长的态势,其中古井贡酒(000596.SZ)等酒企存货同比增长超23%。
财报数据显示,古井贡酒存货的增长主要源于半成品(含基酒)的增长,公司半成品(含基酒)规模从2023年的23.43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29.35万吨,同比增长25.27%。
即便如此,目前公司仍在扩产,截至2024年末,公司在建产能6.5万吨。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公司设计产能18万吨、实际产能12.81万吨,即对应产能利用率71.17%。
酒业分析师蔡学飞对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目前来看,确实由于需求不振、动销降低导致的高库存风险正在从市场端向上游企业端转移,从去年的年报与今年一季报能够明显看到,酒企的存货、周转率等指标都在恶化。
舍得酒业等多家酒企存货占比超40%,行业分化显现
存货占比变动更能准确反映出酒企的存货变动情况。据iFind数据,截至2024年末,在20家酒企中,有13家酒企存货占比呈同比增长,换言之,六成以上的酒企存货占比呈上升趋势。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这一趋势更为明显,20家白酒上市公司中,有17家酒企存货占比同比增长,即超过八成以上的酒企存货呈上升趋势。其中酒鬼酒(000799.SZ)2024年末存货占据总资产的比重同比增长超7%,2025年一季度末这一增长率超过6.7%。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4年末,多家酒企的存货占比超过40%:口子窖存货占比42.86%、舍得酒业44.22%、伊力特44.45%、天佑德酒44.49%、金种子酒48.18%;到了2025年一季度末,该系列酒企的存货占比仍然居高不下:口子窖42.90%、舍得酒业43.94%、天佑德酒42.64%、金种子酒48.41%。
与聚焦于中端产品的酒企不同,聚焦于高端产品的头部酒企存货占比更低,而贵州茅台等头部酒企的存货占比多在20%以下,甚至五粮液的存货占比低于10%。
对此,蔡学飞对记者表示:“中国白酒的社交属性没变,特别是高端白酒在宴席、礼品等市场依然有着很强的刚需性,这意味着头部名酒虽然也受到市场影响,但是整体动销依然有所保障,而且头部名酒的渠道议价能力较强,也有利于移库等工作,而中小型酒企不具备这些条件,因此出现了库存的分化。”同时,有分析人士指出,库存的占比过高与否也要根据每家企业的产品结构与发展阶段来判断。
白酒行业的分化不仅体现在存货端,也表现在渠道端,渠道端和存货端互相影响,造就了上述存货占比的分化现象。有白酒行业人士对记者分析向记者指出,头部酒企经过多年的市场布局,建立了完善的销售渠道网络,与经销商、零售商等合作关系紧密,能够有效地掌控市场终端。相比之下,中小酒企的渠道建设相对薄弱,在产品铺货、市场推广等方面有诸多困难,难以将产品快速推向市场并实现销售。
基酒规模集体增长,六成酒企库存商品呈增长态势
在白酒存货中,通常又分为成品酒库存、半成品酒(含基酒)库存等,iFind及酒企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在统计的20家酒企中,有12家酒企库存商品处于上升趋势。
同时在公布的存货明细-半成品数据的16家酒企中,对应数值全部同比增长。在存货占比变动较大的酒企中,不少酒企是基酒存货增加所致。以酒鬼酒为例,截至2024年末,公司存货占据总资产的比例超过34%,其中自制半成品基酒账面价值约11.86亿元,占期末存货账面价值的67.75%。
截至2024年末,酒鬼酒成品酒库存5417吨,基酒库存4.68万吨。即便如此,公司仍在持续扩产,酒鬼酒在2024年报中表示:公司主要生产馥郁香型白酒,公司目前产能15000吨左右,生产三区二期工程在建,项目投产后将新增7800吨产能。
同样因扩产导致半成品规模增长的还有水井坊,公司“存货明细-半成品”同比增长超30%,公司也表示:“主要系邛崃全产业生产基地项目投产后产能增加,相应的自制半成品金额增加所致。”
不少酒企仍在扩产,产能过剩何解?
“白酒行业产能过剩已经是大家公认的事实。”肖竹青对记者感慨道。
库存之所以形成“堰塞湖”的背后,一边是动销端不畅,另一边则是扩产带来的库存压力,好似上游有水不断流向“湖”里,下游却难以流出去。
据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一半以上的酒企扩产项目仍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扩产的酒企包括五粮液、古井贡酒、今世缘、口子窖、老白干酒、舍得酒业、水井坊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扩产的酒企中,不少酒企的产能利用率处于较低态势,甚至有酒企产能利用率不足50%。以舍得酒业为例,公司2024年产能利用率仅为46.08%,酒鬼酒2024年产能利用率仅47.31%,但该系列企业仍在扩产。
“就目前产能过剩、行业持续调整的大趋势下,除去部分头部酒企是希望利用存货来提升年份酒等老酒价值之外,更多的企业都应该积极去库存,把存货转换为市场资产,减少资金占用,从而保证企业现金流的经营安全。”蔡学飞对南都湾财社记者指出。
产能过剩,市场供过于求,终端价格难免波动,近期不少酒企都在“控量挺价”。“价格的形成机制主要是三个要素:成本、供求关系以及品牌议价能力。在成本变化不大的前提下,真正影响价格的是供求关系。供不应求,价格就会上涨;供过于求,价格就会下跌。目前来看,我们发现众多白酒上市公司已开始主动降速,通过降速减少对渠道的压货,也是为了维护价差。有价差,渠道伙伴儿和终端才有主动卖货的积极性。”肖竹青指出。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