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崩坏与自救”

中国基金报 5小时前

编者按:财报是上市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成绩单”,更是投资者决策的重要依据。

作为中国经济的“定盘星”“压舱石”,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如何、业绩含金量多少、未来将有哪些布局等问题,一直备受市场关注。

数据之中有价值,报告背后更精彩。

为此,中国基金报推出《财报面面观》策划,解读财报数据,聚焦热门行业,提示潜在风险,洞悉核心价值,为投资者了解公司真实情况提供参考,更好地助力上市公司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中国基金报记者邱德坤

随着上市车企交出2024年的“成绩单”,汽车行业“驶向”关键路口得以进一步印证。

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2024年首次在营收、利润、销量、市值等方面超越上汽集团,而后者此前是燃油车时代的“领头羊”。

上市车企“一哥”易主传递出重要信号:2024年,汽车行业固有格局加速崩坏,传统上市车企的固有优势快速丧失,新能源汽车时代扑面而来且远超预期。

转型新能源汽车较为成功的上市车企,已通过2024年的营收、利润等财务指标印证其享受到时代红利,而转型步伐迟缓的传统上市车企正忙于自救。

如何突围是多家上市车企需要回答的时代命题。汽车行业在2025年迎来“淘汰赛”,哪些上市车企能够做到求生存、谋发展?

上市车企“一哥”易主

汽车行业固有格局加速崩坏

2024年,比亚迪以7771.02亿元的营收,首次超越上汽集团的6140.74亿元,两者营收差距达1630.28亿元。

这意味着,上市车企“一哥”正式易主。此前,上汽集团一直是上市车企领头羊,营收遥遥领先于其他车企。

上市车企“一哥”易主的速度远超外界预期。2023年,比亚迪、上汽集团的营收分别为6023.15亿元、7261.99亿元,比亚迪营收比上汽集团少了1238.84亿元。

汽车产业具有较为明显的规模效应特征,而营收是衡量车企取得规模效应的重要指标。此番上市车企“一哥”易主,也是汽车行业新旧格局加速变革的缩影。

以上汽集团、广汽集团为例,两者2024年的营收同比分别下降15.44%、17.05%,而2023年的营收同比分别增长0.72%、17.48%。

有别于其他上市车企,此前合资品牌一直是上汽集团、广汽集团的“现金奶牛”,如今却成为这两家上市车企的营收负担。

销量是影响车企营收的重要因素。2024年,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的销量同比分别下降5.51%、56.54%,广汽本田、广汽丰田的销量同比分别下降26.52%、22.32%。

多家上市车企掌门人在年报致辞中表示,2024年,全球汽车产业在智能化、电动化的浪潮中加速重构,行业竞争格局深刻变革。

以比亚迪、赛力斯为例,两者2024年的营收分别同比增长29.02%、305.04%,2023年的营收分别同比增长42.04%、5.09%。

此前有车企人士感叹,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零售渗透率,远超车企及监管层规划的时间表。

据乘联分会数据,2021年至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零售渗透率从14.8%提升至47.6%。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预测,2025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零售渗透率将达57%。

崔东树表示,随着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零售渗透率持续提升,燃油车将成为少数群体,规模优势下降,加上消费者在购置、使用燃油车等阶段均有较大的税收负担,导致燃油车营收超预期下滑。

“内卷”加剧侵蚀利润

新能源汽车盈利拉开大幕

2024年,汽车行业“内卷”加剧成为上市车企的共识。长安汽车在年报中介绍,2024年,从“电比油低”到“油电双降”,传统自主品牌、新势力及合资品牌纷纷加入市场竞争,行业价格竞争持续升温,企业盈利能力面临挑战。

上汽集团、广汽集团长安汽车江淮汽车的扣非后净利润,在2024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同比下降,其中上汽集团的扣非后净利润同比下降153.85%。

年报显示,上汽集团在2024年的扣非后净利润为-54.09亿元,相比2023年减少了154.54亿元,并且此次扣非后净利润为负值是自2009年以来的首次。

目前,多家传统上市车企的发展面临双重困境:在具备优势的燃油车市场中面临激烈竞争,转型新能源汽车市场却成效不佳。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是衡量车企转型速度的重要指标。2024年,上汽集团、广汽集团长安汽车吉利汽车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分别为30.75%、22.70%、27.37%、40.81%。

以上汽集团为例,其转型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平台是智己汽车,后者在2024年的销量同比增长71.24%至6.55万辆,相比其预设的年度销量目标12万至13万辆,仅完成最低销量目标的55%。

上汽集团董事、总裁贾健旭此前表示,在从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压力下,公司要实现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的协同,既要降低看得见的成本,也要降低看不见的成本,先求生存再谋发展。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更高的吉利汽车,则在2024年实现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增长52%至85亿元。吉利汽车高管在业绩说明会上介绍,公司新能源汽车板块已在2024年盈利。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年报致辞中表示,2024年,吉利汽车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达88.82万辆,同比增长92%,巩固了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头部阵营地位。

新能源汽车业务难以盈利,并且需要持续“输血”,一直是上市车企转型的痛点。随着多家上市车企及整体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规模效应凸显,盈利不再是少数车企的特权。

2024年,新能源汽车业务盈利的上市车企快速扩容。以赛力斯为例,其在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59.46亿元、55.73亿元,均实现同比扭亏为盈。

据中汽协数据,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崔东树预测,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1614万辆,同比增长32%。

传统上市车企忙自救

联手华为仍需差异化竞争

“目前,比亚迪在产品线上已超上汽(集团)布局,公司领导有什么感想,如何提高效率?”在近期召开的业绩说明会上,有投资者询问上汽集团高管。

对此,贾健旭回应称,上汽集团为了提高效率,在2024年对乘用车分公司、上汽国际、研发总院、零束科技、海外出行等企业实施一体化管理,设立了“大乘用车板块”,以平台化、扁平化方式梳理整合现有组织机构。

面对汽车行业格局加速崩坏,多家传统上市车企在2024年开启从内到外的自救之路。

广汽集团在2024年11月发布三年“番禺行动”计划,拟到2027年实现自主品牌销量占总销量比例超60%的目标,并挑战自主品牌销售200万辆的目标。

在2025上海车展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回应实施三年“番禺行动”计划的阶段性成效称,经过半年努力,多项改革措施正在发挥成效。

广汽集团实施的一系列改革目标,包含从战略管控向经营管控转变、自主品牌一体化运营、对产品开发流程进行全面再造等。冯兴亚称:“接下来,我们将有分配体制和干部人事体制的改革。”

以合资品牌起家的广汽集团,此前以战略管控的方式建立管理模式,但当前其自主品牌已经拥有较大规模。冯兴亚称:“随着(广汽集团)自主品牌发展,管理模式需要做调整。”

同时,广汽集团实施自主品牌一体化运营,目标是实现研、产、供、销一体化打通,建立起新时代企业快速应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三年“番禺行动”计划的一致性。

上市车企向外自救,多数选择与华为合作。比如,上汽集团与华为合作打造“尚界”品牌;广汽集团为了与华为合作,独资成立华望汽车技术(广州)有限公司等。

问题在于,新能源汽车高端市场的同质化竞争持续激烈,上市车企相继与华为合作,又将如何实现差异化竞争?

广汽集团执委会委员、品牌营销本部负责人黄永强表示,广汽集团要实现突围,将提供差异化的高端服务,以及打造好的产品来支撑好的品牌。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原标题:大变局:“崩坏与自救”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阅读
假期要闻汇总:美方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希望谈起来 中方回应
假期要闻汇总:美方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希望谈起来 中方回应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316评论
巴菲特宣布年底退休 60年暴赚5.5万倍!苹果仍是头号重仓股
巴菲特宣布年底退休 60年暴赚5.5万倍!苹果仍是头号重仓股
21财经 128评论
特朗普突然发声!谈及对华关税!
特朗普突然发声!谈及对华关税!
证券时报网 50评论
“智驾”不流行了!小米更名 多家车企改口
“智驾”不流行了!小米更名 多家车企改口
财联社 57评论
打开东方财富APP查看更多内容
24小时点击排行
科力尔从传统电机龙头到人形机器人核心玩家的蜕变与机遇
DeepSeek概念,业绩最优的10家公司(一季度)
谈三点,定周二策略!
5.5商业观察:社保基金一季度重仓股名单(附股)
节日七大消息明天谁领涨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写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