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ETF近两月“吸金”超580亿元 南向资金还有多少增量?

21世纪经济报道 04-30 21:03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累计流入6000多亿港元,ETF资金是主要推手之一。

仅看最近两个月,中金公司研究部统计,内地可投港股ETF的资金净流入在3月创下234亿元的纪录后,4月更是接近350亿元

不仅如此,今年一季度,公募主动偏股基金也在增持港股,港股配置比例创下近五年新高。

从行业偏好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主动偏股基金正在加大对港股新经济的配置力度,腾讯控股阿里巴巴-W泡泡玛特等港股公司获得公募基金“团宠”。

接下来,南向资金流入空间有多大?港股科技资产又将如何演绎?

港股ETF持续净流入

4月以来,港股震荡调整,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月内跌幅分别超过4%、5%。但资金持续借道ETF流入港股市场。

据Wind统计,截至4月29日,本月以来,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华夏恒生科技指数ETF、工银瑞信港股通科技30ETF景顺长城港股科技50ETF分别获得81.64亿元、42.55亿元、39.86亿元、33.70亿元净流入资金,在跨境ETF区间净流入额排行榜上分列前四名。

拉长时间看,港股ETF的“吸金”规模依旧领先。2025年1月1日—4月29日,共有两只跨境ETF的“吸金”规模超过百亿元,均为港股ETF,分别是: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工银瑞信港股通科技30ETF,其区间净流入额达到216.42亿元、122.75亿元。

紧随其后的是,景顺长城科技50ETF、易方达恒生科技ETF、摩根港股红利指数ETF,分别获得74.79亿元、39.66亿元、36.71亿元净流入资金。

从基金份额变化看,截至4月29日,上述5只ETF的基金份额较去年末分别增长了78.80%、127.55%、98.93%、43.34%、60.65%。

港股ETF受到青睐,与南向资金的持续流入及港股自身的性价比相关。”格上基金研究员焦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她分析,首先,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大手笔买入港股,反映出境内投资者对港股盈利增长的认可。其次,港股当前市盈率(PE)较A股及美股存在显著折价,叠加H股盈利修复预期(如科技龙头AI等)及高股息资产(如红利指数成分股)的防御属性,吸引了大量资金通过ETF布局。

事实上,在本轮南向资金大举流入的过程中,ETF资金正是重要的增量来源。

来自中金公司研究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27日,今年以来南向累计流入6040.8亿港元,已经相当于去年全年净流入规模的四分之三(2024年全年流入8078.7亿港元),日均流入82.8亿港元,约为去年的2.4倍。

其中,“ETF资金的流入非常强劲。内地可投港股ETF在3月累计资金净流入规模达到234.3亿元,创月度历史新高。一季度南向大幅流入的背后可能存在许多个人或机构投资者通过被动基金配置的身影。4月,港股ETF净流入规模更是达到了接近350亿元。”中金公司研究部分析。

从持仓市值看,港股ETF持有港股市值从去年四季度的981.9亿元提升了近55%,至今年一季度末的1511.3亿元。

截至一季度末,港股ETF整体规模达到1789.9亿元,较2024年四季度末的1234.4亿元增长了45%

不过,后续港股ETF能否持续净流入仍需观察。

中金公司研究部认为,个人与其他交易型的流入受情绪与趋势的驱动很强,历史上也多次出现“追涨杀跌”的情况,因此较难准确测算后续港股ETF的资金情况。

主动偏股基金加仓港股

结合刚刚披露完毕的公募基金一季报看,主动偏股基金也为港股市场贡献了增量资金。

中信建投金工及基金研究团队统计,继2024年明显加仓港股之后,2025年一季度,可投资港股的主动偏股基金进一步加强港股配置,相比去年四季度末港股仓位提升5.2个百分点,港股配置比例超过30%,达到近五年新高。

同时,来自中金公司研究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主动偏股基金的港股持仓达到4084亿人民币,较去年四季度增长了26.5%,升幅超过指数涨幅,持仓占比也从上一季度的25.9%升至30.8%。

不过,中金公司研究团队指出,一季度南向资金大幅流入的过程中,主动权益公募基金并非主力。“一季度,公募持仓占南向整体4.25万亿人民币的持仓比例,从去年四季度的14.6%提升0.7个百分点至15.3%,但主动权益基金占比却依然维持在9.6%,并未发生明显变化。”该团队分析。

从增持方向看,今年一季度,主动偏股基金在港股市场主要增持了以电商互联网、制药与生物科技、媒体娱乐为代表的新经济。

个股方面,腾讯控股阿里巴巴-W中芯国际小米集团-W泡泡玛特等获得较多增持。

中信建投证券统计,相较去年末,今年一季度,主动偏股基金持有上述5只港股的市值分别增加了224.38亿元、223.16亿元、149.54亿元、70.98亿元、43.57亿元。

同时,持有上述港股的基金数量也在增加。例如,据Wind统计,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共有207只公募基金重仓持有泡泡玛特,其中,有96只基金为新进重仓,并以主动权益基金为主。

绝对持仓方面,据中信建投证券统计,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主动偏股基金重仓持有腾讯控股的市值达到682.55亿元,后者取代宁德时代成为主动偏股基金第一大重仓股;重仓持有阿里巴巴-W中芯国际的市值分别达到335.85亿元、203.72亿元,这2只个股分别为主动偏股基金第四大、第九大重仓股。

相比之下,主动偏股基金减持较多的港股,包括美团-W中国海洋石油等。

南向增量可期

经历了4月的调整,接下来,港股将如何演绎?

焦冰认为,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港股,聚焦“科技+红利”策略,显示内资对港股低估值资产的信心。外资存量持股边际影响力下降。关税落地后,港股当前处于“技术革命+制度红利+资金重构”的多重驱动周期。

往后看,短期内地缘政治与汇率波动下,或压制外资流入港股市场的意愿。另外,港股财报密集披露期后,业绩超预期的个股或成为市场修复主力,而缺乏基本面支撑的主题股可能持续调整。”她指出。

增量方面,据中金公司测算,后续,年内相对确定的南向增量约为2000亿—3000亿港元,全年累计流入8000亿—10000亿港元左右。

其中,主动偏股基金后续空间约750亿—1500亿港元;险资部分,假设权益占其资金比例提升至15%,且港股占权益比例提升至20%,同样考虑新增保费,预计年内有望带来约1500亿—2000亿港元的增量资金。

中金公司提醒,当市场过于强调(南向)定价权来支撑乐观观点时,可能意味着情绪已经相对亢奋。

从配置层面看,展望二季度,港股科技资产仍然是基金经理一致看好的方向

在嘉实港股互联网产业核心资产基金经理王贵重看来,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港股逐步复苏,到今年成为全球表现最好的科技市场,其中有过硬的基本面和较低的估值两部分原因。南下资金成为此轮主力买入的资金来源,而全球的长线资金仍然在观望之中。

王贵重认为,今年宏观的大主线是“复苏”。科技在AI的催化下叠加了更多非线性增长的可能。我们在组合中持续看好AI、智驾、先进制造,即使年初至今股价已有所表现,但它们仍是全球科技资产中最具性价比的选择。”

长城港股通价值精选多策略基金经理曲少杰则表示,二季度继续看好港股科技互联网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港股科技互联网行业政策较为友好,企业业绩出现向上趋势,未来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开启中国科技互联网企业新的发展机遇。

同时,曲少杰也看好新兴消费的增长潜力。

不过,融通中证港股通科技基金经理何博分析,港股科技板块前期积累了一定涨幅,短期市场波动可能有所放大。

不过,从长线维度看,她坚定看好港股科技资产配置价值。“以港股通科技为代表的港股科技板块在本轮行情中显著占优,港股汇聚AI时代的核心资产,AI应用、自动驾驶、机器人等新质生产力方向是本轮行情主要载体,中国科技力量正在全面崛起。”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港股ETF近两月“吸金”超580亿元 南向资金还有多少增量?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阅读
美方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希望谈起来 中方回应:正在评估
美方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希望谈起来 中方回应:正在评估
商务部网站 1365评论
4月非农数据超预期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 热门中概股走高
4月非农数据超预期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 热门中概股走高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142评论
巴菲特的20句名言!听进去的都赚钱了
巴菲特的20句名言!听进去的都赚钱了
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942评论
利好来了!人民币突然暴拉 港股全线飘红!小米集团大涨 腾讯、阿里、美团、京东等齐涨!
利好来了!人民币突然暴拉 港股全线飘红!小米集团大涨 腾讯、阿里、美团、京东等齐涨!
每日经济新闻 92评论
打开东方财富APP查看更多内容
24小时点击排行
果然出事了
锈骨铮铮,太钢不锈的逆袭之路与未来展望
格力电器的含金量正在上升
浅谈煤炭四大金刚
5月重整股优先小市值国企!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写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