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能源版图剧烈震荡,国内供需天平摇摆不定,煤炭价格持续区间波动。
在多重压力交织的产业变局中,永泰能源依托煤电一体化战略实现营收283.57亿,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5.61亿。稳健盈利也进一步展现特殊周期下的经营韧性。
通过自持煤矿与控股电厂的深度协同,永泰能源构建起"采煤-发电"内部循环体系。当外部市场承受煤价波动与供需失衡双重冲击时,内部产业链缓冲机制助力熨平周期波动。
在同业普遍承压的背景下,永泰能源加速推进煤电一体化布局落地。其核心项目海则滩煤矿的建设进度成为关键一步。
近日,笔者从永泰能源亿华矿业处获悉,工期四年的海则滩煤矿,用一期工程提前完工的冲刺速度,撕开了能源升级的第一道裂缝。
“矿井二期工程开工,皮带走廊直连浩吉铁路装车站,2027年全面投产后,高热值动力煤直抵长三角的火力发电厂,这里产出的煤将转化为电。”在海则滩煤矿施工现场,亿华矿业董事长赵京虎表示。

海则滩煤矿物流仓储中心铁路专用线鸟瞰图
位居我国重要的煤油气生产基地、“西电东送”煤电基地,海则滩煤矿是当地政府调整能源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项目,也是永泰能源煤电一体化进程的关键一步。
伴随着海则滩煤矿建设进程加快,一栋栋建筑投入使用。永泰能源耗时多年打造的煤电一体化资产矩阵即将进入集中收获期——海则滩项目盈利预期逐步开启,沙洲电厂助力江苏电网多次刷新负荷纪录,能源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的战略举措,有效打通资源、运输、生产等关键环节,将带来显著的协同效应。
凭借一张覆盖晋陕豫苏的煤电路网联动图与一套“矿井到电网”垂直整合模式,永泰能源能否重新改写传统能源行业的估值逻辑。
“永泰速度”:二期工程建设年内完成
黄沙漫卷的毛乌素沙漠南缘,一座现代化矿井正以惊人的速度从蓝图走向现实。
作为国家“北煤南运”战略的重要支点,陕西亿华矿业海则滩煤矿仅用一年半时间便完成一期工程。
业内人士表示,海则滩煤矿不仅创下陕蒙地区近十年大直径深立井施工纪录,同时该项目建设与规划速度远远超过同期项目。
将一纸矿权落地在一栋栋建筑、一条条铁路中,亿华矿业规划用四年时间实现。
2022年,海则滩煤矿完成采矿证获取、征地开工,次年四个月完成14万米冻结孔施工。
“当年核准当年开工建设的煤矿屈指可数,海则滩打响了建设速度第一枪。”上述业内人士说道。
据悉,海则滩煤矿坚持最大限度减少开拓工程量、压缩建井工期,确立了“三年半出煤,四年建成投产”建井总目标,较陕蒙地区同类型矿井将提前2-3年建成投产。
亿华矿业董事长赵京虎表示,目前,矿井一期工程已结束,较计划提前一个多月,未出现任何安全、环保事件,更未出现监管部门的罚款、停产整顿现象。现已进入二期工程建设阶段,计划2025年完成二期工程建设,2026年二季度完成三期工程建设,6月份首采工作面投产,2027年正式投产、全面达产。
资源支撑:成本逻辑打开盈利空间
在煤炭行业周期性波动中,成本结构决定利润弹性,也是衡量企业抗风险能力的核心指标。
具体到海则滩煤矿来看,公开资料中,该煤矿井田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资源储量达11.45 亿吨。
“从建矿的角度来看,地质上没有断层没有构造,开采条件很好。这意味着煤矿开采成本较低,组织生产较为便捷。”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相关人士表示。
在海则滩煤矿办公楼一层,一块乌黑的自产动力煤陈列于此,用来展示。“海则滩煤矿煤种主要为优质化工用煤及动力煤,煤质优良,属于侏罗纪煤层三号、四号、五号煤层,煤炭平均热量在6500大卡以上,是市场上极为稀缺的高热值煤种。”亿华矿业董事长赵京虎说道。其中,约80%可以通过浩吉铁路直供发电厂,20%可作为化工用煤送往周边化工厂。
“资源价款、建矿开采、生产运输、矿井寿命等多因素共同构成了煤矿成本结构。传导至产业链来看,会进一步影响下游盈利空间。”上述人士表示。
在海则滩煤矿建设现场,笔者看到作为国家“北煤南运”重要战略运输通道的浩吉铁路从海则滩煤矿井田内南北向穿过。距工业广场约400米处,海则滩铁路装车站和专用装车点设置于此。
在现场,赵京虎透露的一组运费数据,揭示了海则滩煤矿丰厚的盈利空间。
据悉,通过皮带架桥直接装火车,节省了其他煤矿从坑口到站台端口的运输费用。通过浩吉铁路南下,例如到张家港沙洲电厂,经测算运费约260元/吨;通过靖神铁路从靖边-神木-朔州-黄骅港-曹妃甸-秦皇岛-潍坊港-张家港,运费约310元/吨。整体来看,通过浩吉铁路外运,可以节省50元/吨运输成本。
煤电协同:多维度破局周期波动
在能源行业周期性与结构性矛盾交织的背景下,永泰能源依托海则滩煤矿构建的煤电垂直整合体系,正成为穿越行业周期的关键支点。
作为永泰能源“动力煤基地+煤电一体化”战略的核心载体,海则滩煤矿承载着打通晋陕蒙资源腹地与华东能源消费市场的使命,同时也为该公司响应国家能源稳定供应及公司后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与此同时,在江苏张家港,永泰能源旗下沙洲电力拥有两台63万千瓦机组、两台百万千瓦机组,装机容量达326万千瓦,年发电能力190亿千瓦时,同时拥有1座5万吨级和1座10万吨级的长江煤运码头,形成了1000万吨/年的煤炭货运吞吐能力。沙洲电力是国家特大型火力发电厂,位于华东电网负荷中心,是华东电网重要的电源支撑点。
行业人士指出,永泰能源煤炭与电力两个主营业务板块,虽因煤种不同未实现内部供需平衡,但因煤炭产量与发电用煤量基本相当,形成了煤电板块互补的总体经营格局,有效平抑了煤电价格周期性波动带来的影响。煤电一体化作为能源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的战略举措,能够有效打通资源、运输、生产等关键环节,带来显著的协同效应。
赵京虎在海则滩项目建设现场对笔者说道,永泰能源正在积极推进海则滩煤矿建设,该煤矿主要为优质化工用煤及动力煤,在2027年全面投产和充分释放产能后年度煤炭总产量将达到1000万吨,可以满足永泰能源所属电厂大部分用煤需求,大幅降低发电成本,实现煤电一体化发展。
上述人士认为,海则滩煤矿可对冲煤价波动对电力板块的冲击;而电厂稳定的现金流又为煤矿扩产提供资金保障。当自产煤与电厂耗煤量基本持平,煤电互补格局已初步形成“以煤稳电、以电促煤”的良性循环,加速打开盈利空间。
以投资者视角来看,该公司将成为潜在的高分红标的。在能源价格波动中具备更强的抗周期能力,这意味着企业财务表现更稳健、利润空间更清晰,是典型的“抗波动、防风险、保现金流”型资产,持续稳定的盈利,永泰能源将成为未来的优质红利资产。
若永泰能源将经营确定性转化为股东回报的强支撑,逐步提升分红次数和比例,通过持续、稳定、合理的现金分红及时回报,在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市场陷入“资产荒”的背景下,将是极为难寻的高成长公司。
ESG新叙事:降碳增效的行业蓝本
随着2026年首采面投产临近,永泰能源正以“安全、绿色、高效、智能”的现代化能源体系建设为方向,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对于海则滩煤矿的绿色矿山建设,赵京虎指出,国家在审批新建煤矿项目时,要求海则滩煤矿要按照绿色矿山标准进行建设。亿华矿业特此委托中煤西安设计院,按照国家要求编制《绿色矿业建设规划方案》。目前,项目建设严格按照绿色矿井建设规划要求执行。
比如矿井建设“出煤不见煤”。通过主立井出来的煤炭,通过皮带架桥直接运输到洗煤厂;洗煤厂处理的精煤,通过皮带运输直到火车站台装车,随后再分发至下游的火电厂和化工厂。
同时,从海则滩矿业矿井水处理系统中,年800万吨接近饮用水标准的处理水,还在同步滋养农业与生态湿地,这也为永泰能源ESG叙事补齐最后一块拼图。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能源行业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支点,永泰能源海则滩煤矿以“煤电一体化”为路径,深度融合先进产能与清洁能源技术,探索出一条兼顾能源安全与绿色发展的创新实践之路,为煤炭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示范样本。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