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AI算力需求爆发性增长,中国西部悄然崛起一座“绿色智算高地”。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进位于甘肃庆阳的燧弘华创庆阳绿色智算中心(以下简称“智算中心”)。推开智算中心的防电磁屏蔽门,记者目睹了数千台服务器在密闭通道内整齐排列的壮观景象,蓝色的液冷管道在机柜间蜿蜒,服务器的指示灯不停闪烁,冷却液流动的细微声响与高频运转的风冷系统交织成独特的“数字呼吸声”。
据悉,这座我国西部最大规模的智算中心与联想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想”)万全异构智算平台协同突破算力瓶颈,将单机服务器运行大模型的性能推升到新高度,让DeepSeek大模型实现单机8000 tokens/s的极限吞吐量,创下国产大模型推理性能新纪录。这一突破不仅为我国“东数西算”战略注入了强心剂,更标志着中国在异构智算与大模型融合应用领域迈入全球第一梯队。
算力的突破关键不仅在于技术革新,更在于如何使这张绿色算力网成为东西部数字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枢纽,成为支撑中国AI产业发展的新基建,进而推动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算力突围:
“东数西算”撬动庆阳“全速跑”
作为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庆阳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实现了从“末位选择”到“中国算谷”的华丽转身。如今,庆阳数据中心集群已发展成为全国八大算力枢纽节点中增量最大的数据中心集群,吸引了百川智能、中国电信、百度、小红书等国内超半数人工智能头部品牌落户,成为国内人工智能重要的算力保障基地以及产业链聚集地。
“这里时常发生奇迹。通过液冷技术、可再生能源耦合等绿色方案,智算中心能源使用效率已大幅优化,算力规模突破2万P。”上海燧弘华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燧弘华创”)执行总裁唐锋指着监控大屏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大屏上,跳动的数字实时显示着算力吞吐量,单台服务器正解析DeepSeek大模型。
据了解,该中心已经吸引30余家AI企业入驻,围绕“东数西算”战略,聚焦人工智能与算力产业,扎根国家枢纽,“一张蓝图绘到底”,构建高效能、可持续的绿色算力大底座,推动庆阳从“跟跑者”跃升为西部算力调度核心。
这一转型背后是行业企业对“超智融合”的战略布局以及对AI算力瓶颈的联合突破。将超算的精准性与智算的泛化能力结合,是应对AI算力碎片化的关键。
据了解,燧弘华创智算技术团队通过在框架算子等环节的创新,将DeepSeek R1大模型的推理性能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而联想打造的万全异构智算平台通过统一调度CPU等创新实现算力利用率提升40%,支撑起DeepSeek从训练到推理的全流程高效运行。
在万全异构智算平台的调试区,联想中国基础设施业务群高级产品经理郭晋兵向记者演示平台如何加速DeepSeek大模型落地。他说:“平台在管理142节点千卡进行DeepSeek后训练时,以调优技术使得训练MFU高达60%以上,在训练期间人为加入多类故障后进行故障断点续训的时间小于1分钟。”
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张云泉表示:“DeepSeek的低算力高效训练技术,重构了大模型成本曲线,这对国内云计算等产业链以及应用企业是重大利好。”据测算,该技术若规模化应用,可降低30%以上的算力运营成本,加速AI向制造业、金融等传统领域渗透。
精耕细作:
算力加速迈向“好用”
在AI大模型竞赛中,算力效率直接决定了技术落地的经济性。目前,算力需求正从训练阶段向推理与后训练阶段迁移,行业关注点也从“有没有算力”转向“算力是否高效、经济、易用”。与此同时,产业链也在积极应对供需错配、成本高企和生态薄弱等算力挑战。在此过程中,东西部算力协同与技术调优能力成为关键突破点。
记者了解到,产业链正通过多元方式实现算力优化,一方面利用大规模GPU集群,在能源丰富、成本较低的西部地区进行高效训练,确保算力“可用”;另一方面将优化后的模型以低延迟、高并发、低成本的方式部署到靠近应用场景的东部地区,实现算力“好用”。
这种协同模式充分利用了西部低廉的电力和土地资源优势,同时满足了东部对实时响应的需求,有效降低了整体成本。
“推动算力加速迈向‘好用’,联想以在算法、数据、算力上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创新协同,起到‘链主’作用,推进算力普惠。”联想中国基础设施业务群战略总监黄山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实际上,要让算力真正像水、电一样随取随用,且高效惠及行业,单纯增加GPU数量并不能直接提升生产力,关键在于如何让现有算力更高效。目前,产业链持续优化算力,使得企业能以更低成本运行大模型,从而推动AI在金融、制造、医疗等领域的规模化落地。
在南京大学高性能计算中心高级工程师盛乐标看来,未来的竞争不再是“谁有更多算力”,而是“谁能更高效地使用算力”。
量质并重:
算力基建催生千亿元市场
在AI大模型浪潮下,算力基础设施正从“规模扩张”向“量质并重”升级。
多家上市公司与头部企业正通过技术创新与资本运作加速布局,推动算力效率提升和商业模式创新。
例如,三大运营商近期密集发布算力投资计划,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等通过产业基金投资边缘计算与智算中心,部分GPU企业则通过定增募资加速先进制程芯片量产。
结合“东数西算”战略,燧弘华创、联想等推动智算中心提质,万国数据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也在加速构建“西部训练+东部推理”的算力网络。
“未来五年,谁能在‘每瓦特算力性价比’上领先,谁就有望主导AI产业化的进程。具备核心技术、能耗优化及场景落地能力的企业,有望在AI算力竞赛中抢占制高点。”盛乐标表示。
红杉资本发布最新投资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AI算力赛道总投资额或将突破1000亿美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算力中心服务商分析报告(2024年)》预计,未来五年,中国算力中心服务市场将以18.9%的复合增速持续增长,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3075亿元。
“在市场、政策等多重作用下,智算产业链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机遇。智能算力需求激增,将带动服务器芯片、液冷技术、数据中心等细分领域蓬勃发展,算力租赁、边缘计算等新模式亦崭露头角,行业高景气度有望延续。”上海联创永沂投资管理中心总经理王欣宇对《证券日报》记者如是说。
夜幕降临,智算中心的全球算力调度图亮起繁星般的节点。值班组长小张的耳机里不断传来各地需求……他的手指在触控屏上飞舞,将任务精准分配给庆阳的训练集群和深圳的边缘节点。“‘东数西算’不是简单的数据搬运。”他指着屏幕上流动的数据光束说,“我们在编织一张智能算力网。”
当记者采访结束时,智算中心正迎来最繁忙的夜间运算高峰。整座建筑在戈壁夜色中泛着幽蓝光芒,冷却塔蒸腾的白雾与璀璨星河相接——这幅充满未来感的图景,或许正是中国新质生产力最生动的注脚。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